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新态势分析与应对建议

日期:2019-09-25        来源:《科技中国》2019年第九期pp.1-3

字体:【

  文/冉美丽 陈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延伸和深度渗透,全球价值链在体现全球化浪潮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特征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和新趋势。新时期,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过程中,需要充分判断形势剖析背后数字化转型动因,为企业界、科技界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战略参考。

  一、无形资产价值成为全球价值链竞争焦点

  (一)微笑曲线“U”型加速凹化,研发设计、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是有形资产的近两倍

  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入决定企业财富和全球产业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价值链中的无形资产》报告,分析了43个经济体119个制造业数据,2000年至2014年全球无形资产总收入增长75%,达到5.9万亿美元,2014年全球价值链中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占制造业价值的份额,分别为18.0%和31.9%,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是有形资产的近两倍。特别是在汽车、拖车、计算机、电子信息以及光学产品行业中,研发、软件、数据库、艺术创作、设计、品牌建设和业务流程等无形资产比重上升较为明显。

  (二)物联网技术、差异化和体验化的用户需求等因素增加企业非生产性活动,加剧微笑曲线凹化程度

  最新微笑曲线与20世纪70年代对比显示,全球价值链两端(研发设计和品牌宣传、售后服务)与中间环节(生产制造)增加值差异进一步拉大,微笑曲线“U”型曲度增加、加速凹化。数字技术渗透与新技术迭代使得跨国公司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日益明显,无形价值创造更加重要。一是端对端的数字化集成增强要素的“全球流动”和“全球连接”。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缩短基于用户需求的研发成本、跨境合作研发成本,数字技术赋能跨国公司提升研发能力和效率。如制药企业通过可穿戴设备、医疗器械装备、传感器和移动应用,远程收集临床数据、活动数据以及关键生物指标。二是消费品和服务、设备和工业流程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万物互联,有形价值创造向无形价值创造扩散。产品高附加值集中在数据管理、分析应用软件等数字化资产上,如Carplay车载系统提升雷诺科雷傲汽车的功能价值。三是企业为适应消费者倾向于差异化商品和品牌体验的需求,以及二者在价值链上作用日益强大,企业非生产性活动会日益增加。

  二、服务经济成为全球价值链转型潜在载体

  (一)全球价值链高端主要集中于专业服务和商务服务

  全球经济正在由商品主导转向服务主导。一方面,通讯技术、信息计算、数据技术等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和供应链各环节、各主体的“连接”和“融合”,使全球范围内分散生产的协调、服务的可贸易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外溢性使得金融、通信、运输等专业服务和商务服务更加质优价廉、形式多样,为企业技术开发、生产投资、优化管理、协调客户等提供保障,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据显示,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GDP的74%和57%,数字技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过去商品主导的价值创造动力来自企业内部生产,通过产品的全球交换实现。服务主导的价值创造,强调科学、技术、管理等创新,在多个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共同创造。比如,软件即服务(SaaS)实现按需付费和按时间分摊成本,通过Internet连接和Web浏览器从任何设备访问数据,提供计算能力的共享资源环境,需要数据科学、软件技术以及企业复杂需求管理等多元协作创新完成。

  (二)服务价值创造在出口贸易增加值的比重不断增大

  世界贸易组织《2017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显示,全球服务出口增加值占总出口贸易增加值比重,由1980年低于30%增加到近年来的40%,有效的服务过程产生越来越大的价值。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出口中服务价值增值部分,1/3来自分销,1/3来自商业服务,包括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专业服务、研发服务、咨询、广告、市场服务、技术验证服务和环境服务,1/3来自运输、金融和其他服务,包括建筑、餐饮、政府服务,健康教育、娱乐和视听服务。过去十年中,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比货物贸易高60%以上。全球电信和IT服务、商业服务和知识产权收费的年复合增长率提高了两到三倍。另外,服务模式的“云”化特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等新业态使得跨境服务贸易竞争更加激烈。

  (三)平台化、网络化服务价值创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凸显

  商品价值链遵循从上游到下游顺序移动,呈“蛇”形,在每个阶段增加价值。而服务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则基于通信或运输网络平台,以“蛛网状”的网络形式发生,多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最终产品或组件并增加价值。便利用户网络(社交媒体、共享平台)、解决方案商店等是新型服务价值创造的典型表现。数字技术衍生的平台化、网络化组织,大幅提升提高价值创造的效益,也催生出数字服务新业态,造就一批类似谷歌、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等世界级数字服务型企业。

  三、新技术调整生产模式影响全球分工格局

  (一)3D打印等新技术或将改变全球价值链分布

  目前,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例如进行模型设计,为传统的生产过程做补充等。从长远看,3D打印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传统制造方法,减少对外包生产、装配、生产步骤、库存、仓储、分销、零售和包装的需求。联合国贸发会议2017年报告《投资与数字经济》指出,由于3D打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全球价值链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全球价值链可能变得更短,即生产中心靠近某个大客户群或靠近创新中心,新型一体化生产的比重可能上升;二是全球价值链竞争形态改变,即全球价值链更多源于跨境交换数据的设计和软件,而不再是跨境商品交换。

  (二)数字技术会大幅节省全球化成本,使全球贸易大幅增加

  数字技术导致的生产模式变化将改变世界贸易既定方式,甚至改变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和全球分工。WTO 2018年度报告《贸易2030》指出,预计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使全球贸易增加34%。特别是物联网和区块链会简化验证和认证程序,实时翻译和在线平台服务促进不同语言间的交流,跨境支付和金融服务的创新进一步促进贸易。另外,企业通过人工智能优化运输路线并实现自动驾驶,通过货物跟踪系统降低物流成本。适应这一变化,发达经济体不断加快调整纺织服装、机械加工、汽车、电子等制造业的全球布局,使之呈现本土化、区域化或近岸化趋势。

  (三)数字技术导致商业模式的开放和优化,调整全球分工

  数字技术使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体验能够内嵌于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提升传统产品的价值的重要因素。典型的如无人驾驶技术赋予客户新的出行体验。另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将使高端技术研发、智能服务和共享服务等高附加价值供给集中在“云端”,服务多元化、调整实时性、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将提升价值创造的速度和价值增值水平,形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流动和新的分工格局。

  四、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加强全球价值链竞争与数字化转型的跟踪与研判

  全球价值链的新变化是新一轮变革背后“主导技术群更替—数据等新关键生产要素形成—生产方式变革和资源配置调整—新的国际经济格局调整”这一规律的客观反映。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导的技术群对全球资产价值分配、产业分工、生产模式及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在未来10~15年内仍将加速显现。建议支持各类智库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的评估与监测预估,深入分析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新的竞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我国不同类型的产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影响。既要发现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生成、改进和优化的规律,也要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外溢效应,为传统产业全球价值链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为纽带,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对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根本和基础,要进一步增加以信息计算为主的战略性新兴领域的财政投入,增加知识储备、技术储备,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一方面,促进开放、合作、网络化研发模式发展,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设计、虚拟组装和测试协作平台,夯实工业领域的数据基础;推进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高端生产性服务创新,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的价值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加速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制造端技术与工业软件、数据分析、物联网平台等数字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供给商转变,建立新的数字制造生态系统,提高全球价值链的整合能力。

  (三)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构建高质量的创新生态,提升全球价值链的掌控能力

  数字化转型中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愈加重要。建议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专利、品牌、商标、标准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环境。一方面,加速数字资产和产业资产融合,创造精细化、品牌化、专业化价值增值,打造更多“全球挑战者”品牌企业,以及细分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另一方面,加强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巩固我国在通信设备、核电、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中国标准,以积极开放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提升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的掌控力和全球治理的话语权。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