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海南自贸区(港)区域创新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判断

日期:2019-08-21        来源:《科技中国》2019年第八期pp.60-63

字体:【

  文/傅晋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海南自贸试验区(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必将对构建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SWOT战略分析框架对当前海南自贸区(港)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开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海南自贸区(港)区域创新发展的若干战略判断。

  一、海南自贸区(港)区域创新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制度创新优势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1988年党中央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就是国家层面制度创新的最好诠释。30年后,国家赋予海南自贸区(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战略定位,说明中央需要海南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等各个方面先行先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因此,在科技创新领域,有条件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是海南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如果能够将制度创新优势利用好,海南有机会把“制度红利”转化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生态环境优势

  建省30年来,海南森林覆盖率从建省之初的31.7%提高到2017年底的62.1%,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98.16%。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发展。首先,生态环境优势是海南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海南省发展改革委2018年10月17日发布的《海南人才吸引与培养情况大数据分析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才吸引方面,生态环境等优势持续提升海南对人才的吸引力。其次,生态环境优势是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海南的有利条件。以海南生态软件园为例,该园区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开放、舒适的办公空间,现已吸引腾讯、华为、百度等1920家企业入驻,成为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异地办公,设立“第二办公室”的理想选择。

  3.区位优势

  海南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南岛位于亚洲、太平洋的交接带,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水系的海上交通要道;二是背靠大陆,面向南海,海岸线总长1944.35公里,拥有5个天然深水良港,距离欧亚国际海运主航道仅111.12公里左右;三是交通便利,目前已开通空中国际航线45条,国内航线370条,1小时航程可抵达越南、香港、澳门、中国珠三角地区,2小时可达菲律宾、文莱、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中国长三角地区,3小时可抵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韩国、日本、中国环渤海地区。

  (二)弱势分析(Weaknesses)

  1.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

  建省办特区30年来,尽管海南区域创新能力获得了明显提升,但是从全国范围内看,区域整体创新水平仍然处于落后位置。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8),海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43.76%,排在全国第27位,在海南之后的省(区)仅有云南、贵州、新疆和西藏。此外,从一些重要的科技创新指标看,海南在全国的位置也基本处于后列。比如,从科技投入情况看,海南R&D经费内部支出22亿元,占GDP比值为0.5%,居全国第29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16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1%,居全国第2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5%,居全国第26位。

  2.省内高等教育资源薄弱

  截至目前,海南省仅有7所本科院校,其中,海南大学是全省唯一进入“211建设”的重点高校。而同属华南地区的广东省拥有本科院校60余所,其中,有两所“985建设”高校(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以及4所“211建设”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虽然也仅拥有一所“211建设”大学(广西大学),但却拥有近30所本科高等院校。可见,即便是在华南区域范围内,海南省在高等教育资源拥有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处于劣势,和全国其它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相比就更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建省30年来,海南经历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期:第一次是被批准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第二次是2010年国家提出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第三次就是当前被国家赋予在全岛范围内建设第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为新时代海南区域创新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新时代中国面对全球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海南只有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履行好国家在开放型经济建设中赋予其的重任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在“坚持新发展理念”中指出,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此要求下,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在产业结构上,积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路径上,更强调通过创业创新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

  2.“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当前国际合作重大发展战略,为海南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提供了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沿线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国际创新合作方面。对于海南而言,中央12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2018)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推动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

  3.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之一,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也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此背景下,海南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获得重大发展机遇。面向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战略性领域,海南将在国家支持下,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加快推进三亚深海科技城建设。

  4.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南在军民融合创新领域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当前,中央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国家开发南海的战略部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央1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海南“加强南海维权和开发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军地在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统筹发展,建立军地共商、科技共兴、设施共建、后勤共保的体制机制,将海南打造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因此,新时期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将是海南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威胁分析(Threats)

  海南自贸区(港)区域创新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周边竞争环境。相邻的几个省份,比如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目前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并且均把创新驱动发展视为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周边省区相比,海南区域创新能力较弱,高质量创新载体较少(比如,从国家级高新区数量看,目前广东有国家级高新区14个,福建有7个国家级高新区,广西也有4个国家级高新区,而海南目前仅有一个海口国家高新区),导致在创新资源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新时代海南自贸区(港)区域创新发展的若干战略判断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最年轻的自贸区(港),海南在创新驱动发展进程中拥有自身独特优势,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认清创新发展“短板”以及周边区域竞争所带来的威胁。根据SWOT矩阵组合分析,本文针对海南新时代区域创新发展的总体方向提出以下四方面十大战略判断。

  (一)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挖掘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根据优势和机会组合分析,新时代海南应充分发挥制度、生态环境和区位三大优势,努力挖掘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促使发展机遇真正转变为发展绩效。

  第一,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构建符合海南自贸区(港)发展需求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支撑海南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是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动力。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海南科技领域的制度创新应主要围绕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展开,最终目标是构建形成符合海南未来发展需求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第二,以“制度+生态”双重优势叠加,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特有的发展优势。在当前全国各个省区分别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背景下,海南应充分发挥“制度+生态”双重叠加优势,积极探索以生态绿色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

  第三,以“制度+生态+区位”三重优势合成,有效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海洋强国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大背景下,海南区位优势明显。结合制度创新和生态优势,新时代海南区域创新的目标就不能仅是满足海南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应该同时具有国家大局视角,找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置,通过创新驱动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二)尽力补齐“短板”,打造区域创新“比较优势”领域

  根据劣势和机会组合分析,现阶段海南区域创新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科教基础条件落后与资源薄弱方面。但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为海南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发挥后发优势的机会,关键是打造区域创新“比较优势”领域。

  第四,围绕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要求,海南应着力发展符合自身定位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以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创新能力弱,一直是阻碍海南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短板”之一。要想真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海南产业结构应向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三大领域深度转型,着力优化双创环境,把海南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创业之岛。

  第五,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在种业、深海、航天等重点领域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创新高地。尽管整体区域创新能力较弱,但是在一些特色领域(比如种业科技、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海南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海南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几个科技创新高地,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区域创新水平提升。

  (三)利用优势资源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变竞争威胁为合作“红利”

  根据优势和威胁组合分析,面对地区竞争威胁,海南应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和区位三大优势,强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

  第六,制度创新优势能够帮助海南制定更为有效的区域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合作创新环境。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海南需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选择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开展创新合作(比如,海洋科技创新等);在合作机制上,既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创新合作,更要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

  第七,生态环境优势是海南开展区域创新合作的重要“砝码”,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吸引更多周边省份的创新型企业和团队来琼创新创业。鉴于高端人才对生活环境有着更高要求,一个生态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成为吸引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的重要条件。海南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生态绿色的创新发展模式。

  第八,优越的区位优势将是吸引周边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向海南流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地区创业成本是影响创业创新主体选择创业地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华南地区范围内,几个重要的创业型城市(比如深圳等)的创业成本由于房价快速上涨等因素作用均在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海南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吸引周边区域创新创业团队来琼发展。

  (四)苦练“内功”,下大力气提升自身区域创新能力,避免区域创新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

  根据劣势和威胁组合分析,当前海南区域创新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发展压力。因此,海南只有通过苦练“内功”,下大力气提升自身区域创新能力,才能缩小与周边省区在区域创新水平方面的差距。

  第九,想方设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南在科技投入上明显不足,一些重要科技投入指标在全国排在倒数位置。因此,海南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创新水平上的差距,就需要着力解决创新投入低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另一方面,应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等市场创新主体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投入结构。

  第十,下大力气改善海南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鉴于目前海南科技创新条件薄弱、科技创新资源有限、区域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亟待整合集成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来支撑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为此,要以开放式创新理念为核心,着力构建新时代海南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本文是2018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研究方向(第二批)项目“海南自贸试验区(港)科技创新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编号:ZDYF20182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