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博览会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加速下滑,再加上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开幕词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外企业界、科技界在节能减排和与新能源发展等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会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博览会高层论坛上,万钢透露了即将实施的五大措施。
首先要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提升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在能源高效转化、建筑节能与节能新材料、工业流程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进行重点部署。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先进核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万钢表示,将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计划在农村地区,重点推广沼气技术、农田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农业污染排放与面源污染。在城镇地区,推广城市建筑与建材、垃圾发电等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应用工程,到2012年,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6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几十个大城市大规模推广半导体照明灯具,加快太阳能光伏、风能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
第三,将加强政策引导,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强对从事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气候变化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转让。继续组织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强气候变化与其他全球问题交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加强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生物固碳技术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开发与转让。
万钢说,我国还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同构筑全球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技术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家氢能伙伴计划、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国家大科学工程,形成互利共赢、技术共享、资源集成的局面。
博览会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国管局、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13个单位联合举办。来自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0几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共10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加了展示和相关活动。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